百名校长话改革 | 顺应大势促教改,奋楫笃行迎高考

来源: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   发布日期: 2025-04-07T09:21:01   浏览量:

2025年是河南新高考落地实施之年。为全面展示我省高考综合改革经验成果,我们特别推出“百名校长话改革”专题,邀请全省百名示范性高中以及本科高校负责人聚焦高考综合改革,谈认识、话体会、聊经验、谋发展,用篇篇文章呈现改革智慧。快来一起品读佳作,来一场思想碰撞吧!



顺应大势促教改,奋楫笃行迎高考

鄢陵县第二高级中学书记、校长张兰锋

“变化”是永恒不变的主题。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随着各项改革不断深入,教改顺势而为,因时而动。面对新高考,我们当顺应大势,奋楫笃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一、认识“三新”背景,备考与时俱进

“三新”(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一层四核四翼”为高考评价体系的基本内涵,分别规定了高考的考查目的(为什么考)、考查内容(考什么)和考查要求(怎么考),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考查的载体(试题情景)。高考评价体系在考查内容上实现了高考由传统的“知识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考查的转变,在考查模式上实现了由传统“考查内容”一维模式向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模式的转变。高考评价体系的三条线索分别是“核心价值金线,能力素养银线,情景载体串联线”,其中“核心价值金线”贯穿高考命题和评价的始终,“能力素养银线”成为高考命题和考查的重心,情境作为考查载体,是“金线”和“银线”的串联线。高考评价体系指导下的高考命题,呈现出“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的典型特征。

高考评价体系发生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育人方式也将随之改变。但在“三新”的初始阶段,在处于新旧平衡的过渡时期,总会出现“新瓶装陈酒”的现象,教师的思想观念、育人方式、质量的评价和学校的管理还未转变,如何突破这种困境、冲出重围,是我们必须面对且要回答的问题。

二、认准自身学情,备考因地制宜

首先加强先进教育理念学习。学校定期组织管理团队和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念和业务培训,坚定人文主义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尊重人格,尊重个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不当知识搬运工,要当助产士,当情绪价值的贡献者。分类研读教育政策,与时俱进,把新高考政策吃透,面对未来培养人才,落实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合“一核四层四翼”,按照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强化对学生爱国情怀、遵纪守法、创新思维、体质达标、审美能力、劳动实践等方面的评价。

其次多措并举落实五育融合。一是浸润课程思政,突出德育实效。作为隐形的德育教育,课程思政不是一门课,它是通过学校的每一门课程、学校的每一项活动、校园里的每个角落去体现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对高中各学科有整体的、初步的认识,树立学生高中三年积极乐观的学习生活信心,同时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初步建立爱校、荣校的集体意识。二是规划一生一策,提升智育水平。如果只关注成绩,只拼分数,会造成一批学生的挫败感,他们对学习会失去信心,我们需要量体裁衣,为每一位学生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方案,在文化、体艺、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上融通资源,让学生能动手参与,选择体验,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帮助他们重新发现学习的乐趣并为之努力。三是自觉以体育人,强化体育锻炼。有效的体育不仅能强身健体,更对学生的精神意志、合作协同、规则意识、心理健康等方面有很大影响。我们充分利用早操、课间操、体育课、运动会,让学生既锻炼身体,又陶冶情操,在运动中以体育人,发现生活中的体育,营造体育中的生活,选择或原创适合我们学生的特色体育项目,建立健康知识+基础技能+专项技能的体育教育模式。四是繁荣校园文化,增强美育熏陶。学校优美的校园环境,构思巧妙的建筑布局,构成了学校精气神的最直观表现,卫生整洁,草木含情,学生会在校园中感受最朴素的美;各类社团,广泛开展的主题活动,学生会在校园中感受文化的力量。校园文化由学校的每一位师生共同塑造,我们要打造以物质文化为外壳、制度文化为支柱、精神文化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文化的熏陶和文明的感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五是完整劳动体验,加强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创造性地劳动,让学生在劳动中去付出、去收获、去感动,以此获得完整的劳动体验,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

最后科技人文提炼学校特色。国家对高中的办学方向指导是特色发展,我们形成科技和人文融合的育人理念,用课程、活动、实践等实现具有本校特色的文化育人目标;开发利用教室、办公室外的师生学习空间、交流空间,让学习处处发生;推进数字化校园工程建设,落实好信息技术能力2.0工程,推广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等;开发校本课程、精品课程,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提供资源,为教学效果评价提供科学平台;装配高科技数字技术功能室,探索AR、VR等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合理、有效运用。

三、认清自身短板,备考查漏补缺

面对新高考,教改不是照搬照抄、更不是“穿新鞋走老路”,而是要立足本校的实际情况,找准短板,查漏补缺。我校在硬件、软件、师资、学情、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我们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而是自我体检,自我解剖,在同行对比中找差距,在实践中找不足,努力开拓属于自己的办学特色,打造属于自己的优势学科和课程,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育人模式。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我们认识到优秀的教师既是创造者,又是学习者;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大学习培训力度,争取让我们每位教师都成为优秀者。我们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理论研究上需要提升高度,突出国家统编教材在学科素养方面的关注度,不断增强时代的鲜活度、理论与案例融合度,把教育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在教学管理中,我们坚持“过程追求精细,结果追求完美”的管理理念。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平时教师的作业批改,大到学科教研、学科资源的整合,学校的管理处处都有精细化管理的痕迹,并且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

总之,在“三新”背景下的教改,课堂体现了师生的教学状态,校园展示了师生的精神风采。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与影响,让校园蓬勃向上,生生不息。我们将继续秉承“让老师幸福、让质量提升、让学生成功”的办学理念,坚持“党建最好、老师最好、餐厅最好、纪律最好、卫生最好、德育最好、体育最好”的教育教学原则,乘高考综合改革的东风,风起云涌,志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扬鞭策马;展望未来,祖国的教育事业必定蓬勃发展,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人才更将层出不穷。


分享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