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是河南新高考落地实施之年。为全面展示我省高考综合改革经验成果,我们特别推出“百名校长话改革”专题,邀请全省百名示范性高中以及本科高校负责人聚焦高考综合改革,谈认识、话体会、聊经验、谋发展,用篇篇文章呈现改革智慧。快来一起品读佳作,来一场思想碰撞吧!
紧跟时代 稳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
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校长 董予东
一、学思践悟,把握改革导向 高考综合改革推动课堂教学发生变化,课堂怎样附加思辨的元素,怎样提升素质教育的内涵,每一次改革的核心都指向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对我们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为国家战略这样的大背景下,传统的以知识传授和知识理解程度深浅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面临挑战,原有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都需要反思与重构。 高考综合改革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载体。十年来,高考命题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考试评价理论和实践体系,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凸显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研制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高考命题不断完善考试内容,创新考查形式,丰富评价手段,强化保障措施,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这种考查表现出典型的开放性、探究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特征,很显然,“以知识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无法训练和培养学生面对复杂情境、解决学科任务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因此,面对高考综合改革的新要求,对于一线的课堂教学和教学实践而言,必须由“知识传递”转向“知识建构”。 高考内容和命题改革是在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指导下进行的,注重了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尤其强调对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的考查要求。所以,有效面对新高考的策略应该是“授人以渔”,即通过系统、规范、针对性地训练加强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训练,提升思维品质,而非“授人以鱼”。高考命题的“素养导向”就是通过特定的情境创设,考查学生运用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高质量完成特定学科任务的综合表现。只有通过系统规范的训练,掌握这一套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渔”,学生才能更好、更高效地应对高考综合改革。 二、学用结合,转化理论成果 高考综合改革对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和育人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导向作用,直接影响高校人才选拔与培养质量。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时代的到来,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科技创新,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才能在世界的前沿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创新的产生不是胡思乱想的意外收获,而是大量深入本质的思考过程(深度思考)中积累和凝练的结果,有时候灵感很重要,但灵感产生的来源是基于大量的、反复的深度思维过程中产生的,所以教育的改革并不是全盘否定我们以前的教育,而是要更好地改革掉阻碍创新人才培养的障碍,要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培植沃土,在没有找到更好的选才模式下,高考是必须要坚持的,高考也是必须要改革的,才能更好地培养能引领时代发展的人才。 核心素养是必须要落实的,践行的。但目前教师们的苦恼是——如何通过具体的课程、具体的课例来实现学科素养的培养。学科素养的培养如何落实到课堂上,需要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反思、总结、提炼、深挖思维本源和学科本质才能解决的,不可能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和方法,面对复杂的问题更需要的是百花齐放的应对策略。所以试图用一种模式和方法解决问题是不行的,但是别人的处理方式恰恰又是我们需要借鉴和学习的。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所有的教师都在践行的路上就一定能找到更多,更好的改革之法,老师们需要行动起来,通过具体的课程来深挖学科本质,通过具体的课堂来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创新举措,落实高考综合改革 1.成立以学校教科研处为中心的高考综合改革指导委员会,不断学习新的文件,为高考综合改革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2.改革课程设置,紧跟改革步伐,加快多样化发展示范校建设,教研组加大对新教材、新课标的研究。 3.改革育人方式,落实高考综合评价制度,我校将综合实践课程、德育课程等陆续纳入课程体系,完成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管理员全员培训,目前学校实现了综合评价系统与学籍信息库实时同步管理,学生综合评价实时更新。 4.推进选课走班,开展生涯规划及分类指导。新生入校开展生涯规划、选课走班政策指导,实现多组合分班、走班教学。 5.严抓教育科研,推进教研组织方式和内容改革。开展以学定教、以研定教活动。严格落实“一课一研”制度。积极协调备课组教研、学科教研、班级教研、专题教研和科研课题研究,全面推动大教研,对接新教材,解析新高考。 6.提升办学能力,大力推进学科基地建设。目前,学校已有语文省级学科基地、生物市级学科基地。学科基地硬件设施建设和师资培训能力不断提升。 7.结合学校实际,推行分层教学。鼓励多元发展,做好音体美特长生培养;家校联动配合等方式,为各个层次的学生做好目标教育、心理辅导,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努力做好生涯规划、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指导。 四、直面困难,积极寻求对策 一是加强政策宣传与解读。建议定期举行高考综合改革政策宣讲会,邀请专家或教育部门领导为学生和家长答疑解惑。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及时发布高考综合改革新动态。 二是完善教师培训机制。针对高考综合改革的要求,建议组织教师培训,建立教师交流平台,鼓励教师分享改革经验,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科学调配专业技术人员招聘比例,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课程教师。 三是优化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多方面进行评价,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 四是重视课程建设。把课程建设作为新高考的重要抓手,打造健全完善的课程体系;探索开设选修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