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是河南新高考落地实施之年。为全面展示我省高考综合改革经验成果,我们特别推出“百名校长话改革”专题,邀请全省百名示范性高中以及本科高校负责人聚焦高考综合改革,谈认识、话体会、聊经验、谋发展,用篇篇文章呈现改革智慧。快来一起品读佳作,来一场思想碰撞吧!
新高考背景下县域高中教师队伍建设思考与策略
浚县第一中学校长 李 勇
【摘要】高考综合改革,带来了人才选拔模式、教学组织形式、课程设置结构等多方面的变革,县域高中在改革浪潮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笔者认为,教师队伍作为县域高中的核心力量,直接关系到县域高中能否适应新高考要求,从而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本文深入分析新高考给县域高中教师队伍带来的影响,探讨县域高中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以期为县域高中在新高考背景下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思考。
关键词:新高考;县域高中;教师队伍建设
一、引言
2025年,河南省将实施新高考,至此,新教材、新高考在河南已经全部落地。新高考以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为主要特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落实,势必引起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变革。县域高中作为我省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着借助改革契机提升教育质量、缩小与城市学校差距的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是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挑战。如何构建一支适应新高考要求的教师队伍,成为县域高中教育发展的关键任务。
二、新高考对县域高中教师队伍的影响
(一) 教学理念的转变
新高考强调 “立德树人”,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和个性特长发展。这就要求县域高中教师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理念,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转变。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 “灌输者”,而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塑造。
(二)教学能力的挑战
河南省新高考实行 “3+1+2”模式,带来了课程组合的多样化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复杂性。县域高中教师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跨学科教学的能力和对学生生涯规划指导的能力。例如,在物理学科的教学中,可能需要结合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在实际生活和未来职业中的应用。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业成绩,为其提供合理的选科建议和生涯规划指导,为学生选科甚至人生发展奠基。
(三)教师角色的多元
新高考背景下,教师除了承担传统的教学角色外,还需成为课程开发者、教学研究者和教育评价者。县域高中教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探索适应新高考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参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
三、新高考背景下县域高中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结构还需不断调整
部分县域高中存在学科教师分布不均衡的现象,一些传统高考科目教师相对过剩,而新高考要求的综合素质评价、生涯规划指导等方面的专业教师较为短缺。同时,骨干教师年龄老化,年轻教师成长速度较慢,难以满足新高考对教师队伍多元化和创新性的要求。
(二)教师培训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县域高中教师培训往往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培训内容与新高考的实际需求相对脱节,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不足。培训方式主要以集中讲座和短期培训为主,缺乏长期的、个性化的培训项目。
(三) 教师评价机制还需持续优化
现行的县域高中教师评价机制对教师在课堂改革、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课程开发、教学研究等方面的贡献关注较少。这种评价机制不利于激励教师积极适应新高考。
(四)教师职业发展动力还需加强
由于县域高中的地域局限性和资源相对不足,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有限。与城市学校相比,县域高中教师获得晋升、评优、参与重大教育科研项目的机会较少,导致部分教师缺乏职业成就感和自我提升的动力。
四、新高考背景下县域高中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一)优化师资结构
根据新高考的学科组合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需要,合理调整教师招聘计划,加大对短缺学科教师如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生涯规划等的招聘力度。建立教师流动机制,促进区域内教师资源的共享与均衡配置。例如,可以通过城乡教师交流、校际教师互派等方式,让县域高中教师有机会到城市学校学习先进经验,同时也让城市学校教师到县域高中支教,带动县域高中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建立师徒结对制度,为年轻教师制定个性化的成长规划,鼓励他们参加各类教学竞赛和教学研究活动,加速其成长为骨干教师。
(二)完善教师培训体系
构建分层分类的教师培训体系,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不同教龄的教师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例如,对新入职教师重点进行教学基本功和教育教学常规培训;对中青年教师侧重于新高考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学科前沿知识培训;对骨干教师开展教育科研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培训。丰富培训方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研修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远程培训课程,让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组织教师到新高考先行改革地区学校进行实地观摩学习,通过跟岗实习、参与教研活动等方式,深入了解新高考的实施过程和教学实践经验。建立教师培训效果评估机制,及时反馈培训效果,根据教师的需求和意见调整培训计划和内容,确保培训的有效性。
(三)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
建立多元化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除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外,将教师在课程开发、教学创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生涯规划指导、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工作纳入评价范围。例如,评价教师是否开发了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是否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是否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选科和生涯规划、是否在教育科研方面取得了成果等。采用发展性评价方式,关注教师的成长过程和发展潜力,定期对教师进行全面评价,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评价反馈和发展建议,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工作,促进其专业成长。建立教师评价结果的合理应用机制,将评价结果与教师的职称评定、绩效工资、晋升评优等挂钩,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地适应新高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激发教师职业发展动力
拓宽县域高中教师的职业发展通道,建立校内职称晋升制度,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决策,设立教师发展委员会等组织,让教师在学校发展规划、课程设置、教学改革等方面有更多的话语权。加强对教师的激励和表彰,设立教学成果奖、教育创新奖、优秀教师奖等多种奖项,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隆重表彰和奖励,增强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荣誉感。提供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持性环境,加大对教育科研的投入,建立教师教育科研基金,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和研究条件;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经验分享、读书交流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成长。
五、结语
新高考背景下的县域高中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工程,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自身共同努力。通过优化师资结构、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和激发教师职业发展动力等策略的实施,可以逐步打造一支适应新高考要求、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县域高中教师队伍,为县域高中教育在新高考时代的转型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助力县域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和全面成长,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和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