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校长话改革 | 精准施策提升教育质量 踔厉奋发推进高考改革

来源: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   发布日期: 2025-03-11T16:58:40   浏览量:

2025年是河南新高考落地实施之年。为全面展示我省高考综合改革经验成果,我们特别推出百名校长话改革专题,邀请全省百名示范性高中以及本科高校负责人聚焦高考综合改革,谈认识、话体会、聊经验、谋发展,用篇篇文章呈现改革智慧。快来一起品读佳作,来一场思想碰撞吧!

 

精准施策提升教育质量  踔厉奋发推进高考改革

平顶山市实验高中校长  贾晓燕

 

高考综合改革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20226月,《河南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发布实施。根据方案要求,到2025年初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此次高考综合改革旨在打破传统高考“唯分数论”的单一评价模式,构建更加全面、综合、多元化的人才选拔体系。“3+1+2”模式,赋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权,使他们能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未来职业规划选择考试科目,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个性化人才,呼应了新时代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机统一。

高考综合改革对于学校而言,意味着重新洗牌,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平顶山市实验高中是河南省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河南省特色高中,我们立足学校实际,深入研究改革精神,抢抓机遇,积极探索,抓住以下“五个关键点”:

一、教师专业成长是关键

(一)加强学习,提升教师的理论支撑力。我们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学校邀请江苏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教授来我校作报告,与专家面对面,把脉问诊、直面问题、头脑风暴,收获颇丰;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先后派教师北上精英中学,南下长郡中学,西去瑞泉中学,走进名校,求取真经。开展校长荐书活动。教师通过阅读,与大师对话,学理念学思想学方法。

(二)加强研究,提升教师的课堂驾驭力。要求教师将研究新课标新高考常态化,每次集体备课时,人人都要对《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解读》《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中指定部分谈自己的理解及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地。同时,教师要做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做后思考整理,开设高考论坛,人人讲启发和收获,讲后人人编写原创试题。

研究集体备课。学校坚持一周两研,包组领导雷打不动、全程参与。教研活动要做到三个严格落实:严格落实备课流程,即个备--群议--再个备;严格落实顶格备课、分层使用;严格落实“五备三思”。在此基础上,形成共案,分层使用。

重视课题研究。我们提出“问题即课题”,鼓励教师将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转化为教学研究的课题。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一批优秀研究成果,如《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课议题式教学实践研究》《“四步一线”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课堂学本教学实践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反哺教育教学,助推核心素养的落实。

(三)搭建平台,提升教师的职业发展力。学校开辟“名师讲堂”,让名师作报告、讲课例、聊心得,发挥名师的领雁作用。开设青年赛场,开展师带徒活动,开展基本功大赛、课堂教学大赛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学校建立《心田花开·阅读吧》读书群,老师们每天分享读书感悟,学校安排专人每周统计公布,每周打包推送感悟精华,每学期要开一次读书交流会。  

二、教学模式改革是重点

(一)打造生本课堂。我校以“学习金字塔”理论为支撑,以新高考评价的三个转变(从考知识到能力素养,从考解题到解决问题,从考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为指导,以新高考命题的“三线四不”为要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出生本课堂理念,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训练为主线的生本课堂。目前已经形成物理“四案三环”,政治“四环议题”等9个学科,新授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三种课型,27种课堂基本范式。

(二)形成337”课堂模式。没有时间控制,教学质量和效率便无从谈起。我校提出“337”课堂模式,即3分钟检测或情境导入,30分钟师生互动,7分钟必须留给学生,或总结反思,或自主整理,或当堂检测,把时间还给学生。同时,还明确提出了好课的评价标准,即“五看”:看学生的参与度、思维量、训练量、紧张度和习得量。让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地,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撷取知识的超市、生命狂欢的舞台。

三、丰富课程建设是保障

我校在国家课程实施的基础上,立足人文特色,拓宽课程开发渠道,完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资源从“单一”到“多元”,从“校内”到“校外”的转变,为学生的成长搭建多样化的发展平台。

(一)学科拓展类校本课程。我校开设了《中国传统建筑与哲学思想》《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人物》《时文选萃》《食品与生物实验》《你不知道的数学》等学科拓展类校本课程,学生可自愿选修。这些课程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人文知识、加深人文积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特长培养类校本课程。一是体育选项类课程,开设了韵律操、八段锦、太极拳等课程,提倡学生每人掌握一项体育技能,爱上一种体育运动。二是艺术类选项课程,开设了话剧、播音主持与表演、民乐演奏等课程,这些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自愿选择。

(三)科技创新类课程。科技赋能对接郑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帮助学生接触编程、机器人技术等前沿知识,激发学习热情,丰富知识结构,拓宽视野,培养创新意识。

四、做好生涯指导是难点

新高考的核心思想是“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和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更好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通过对学生生涯规划的科学指导,实现学生个人选择与国家选择之间的同频共振,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目标。

(一)实行全员导师制。学校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实行全员导师制。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导师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帮扶,每一位导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学生选课的辅助者。

(二)生涯规划指导。学校组建生涯规划指导团队,通过开设专题讲座、邀请专家指导、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指导,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由兴趣发展为志趣,由志趣发展为志向,将个人兴趣、社会需要与个人特长结合起来综合考虑、理性选择。

五、落实全面育人是追求

(一)重视活动育人。我校坚持五育并举,每年定期开展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活动,搭建平台,满足学生多样性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打造“书香校园”。学校每年举办“阅读节”,开展“好书我推荐”“同读一本书”“经典诵读”“朗读者”等活动。举办校园主持人大赛、新时代好少年演讲比赛、校园辩论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开展社团活动。学校现有人文素养类、体育运动类、艺术表演类、科技创新类等共计74个学生社团,鼓励学生人人进社团。学校把社团活动当成第二课堂,配备专业教师指导管理,每周一次举行社团活动,其中话剧社、模拟法庭社、花样跳绳社等人文社团广受欢迎,成为学校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另外,机器人社等科技创新社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如25公里远足模拟长征路,唱红歌,听长征故事;登上虎头山,缅怀先烈,传承红色精神;走进白龟湖,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进科技馆,体会科技魔力;开展高校科技夏令营,走进高校,感受大学的魅力,点燃斗志。

(二)德育课程系列化。我校已经形成以生命教育、文化德育、主题班会为主要内容的特色育人课程体系。生命教育课程包括安全教育、阳光体育、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阳光大课间”“院士杯”篮球赛、运动会等体育活动,让学生感受运动之美,增强团队意识,涵养进取品格。学校建有高标准学生心理活动中心,用于学生情绪调节、心理放松。文化德育课程。开设“百家讲坛”,邀请名师、骨干教师和高校学者开讲座,作报告,分享人生感悟,畅谈理想抱负。创办校报《读写者》,搭建师生习作的展示平台,旨在培养说好中国话,写好中国字,铸中国魂的时代新人。

通过积极探索,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品质有了明显的提升,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学生选科的精准度需要提高。虽然学校开展了生涯规划教育,但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认识不够清晰,选科时存在盲目跟风或受他人影响的情况,导致选科后学习困难或对所选科目不感兴趣。为此,学校将进一步加强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运用大数据技术和专业测评工具,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业成绩、职业倾向等进行综合分析,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选科建议和生涯规划方案。

高考综合改革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模式,完善各项制度措施,补齐短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定坚实基础,为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贡献力量,在高考综合改革的浪潮中砥砺前行,书写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分享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