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是河南新高考落地实施之年。为全面展示我省高考综合改革经验成果,我们特别推出“百名校长话改革”专题,邀请全省百名示范性高中以及本科高校负责人聚焦高考综合改革,谈认识、话体会、聊经验、谋发展,用篇篇文章呈现改革智慧。快来一起品读佳作,来一场思想碰撞吧!
立足课改提质量 五育并举育新人
——栾川一高落实高考综合改革工作概述
栾川一高校长 王 钰
2025年是河南省高考综合改革落地之年,此次改革是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深入、最系统的一次改革,带动了教学、考试、评价、招生等方面的综合变革。新的高考模式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两依据、一参考”的高校招生模式也增加了高校人才选拔的科学性和自主性。普通高中作为学生和高校之间的桥梁,在此次改革中无可避免地承担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只有在育人方式、学校管理、课程设置等方面科学应对,主动变革,才能更好担当普通高中在新时期独特的历史使命。
笔者所在的栾川一高是一所县域普通高中,师资力量和基础条件相对薄弱等一直制约着学校的发展,面对高考综合改革,学校立足实际,向内挖潜,向外借力,逐步走出了一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课程设置改革、学生工作改革、学校管理改革为支撑的综合改革之路,助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有效带动了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建设,促进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面落实。
一、坚持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带动教师团队建设
新高考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成开放性或探究性任务的能力提出了更多要求,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栾川一高的课堂教学改革开始于2008年,学校在长期探索实践中,形成了以课前“二备(备教材、备学生),课堂五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习、应用学习、总结学习、课堂点评),课后二反馈(反馈学情、教情)”为特点的诱思探究“二五二”课堂教学模式,洛阳市3次高中课改现场会先后在学校召开。在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的过程中,学校认为,课堂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因此,面对高考综合改革,我们仍然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核心,力求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
(一)提升教师集体备课质量。高质量的课堂设计是高效课堂能否实现的前提。每天上午的第三节是学校的备课组集体说课议课时间,全体学生上自习,各年级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说课议课活动,确定下节课的课堂设计。这项活动与课改同步,已坚持了10余年。这两年,学校重点在优化说课议课内容、提升说课议课质量、规范说课议课形式上做文章。一是为全校各备课组配置多媒体一体机,将课堂教学流程实景展示,通过说课议课修改、补充、优化、完善,凝聚集体智慧,让教学设计更科学;二是重视发挥备课组长的作用,安排正副2名备课组长,提升备课组长待遇,一名备课组长主抓说课议课,将说课议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三是修订完善说课议课相关制度,立足实际,集思广益,对学校说课议课的操作流程、环节时长、内容设计等方面作出明确要求,各备课组严格按标准执行;四是加强说课议课检查,教务处随机听备课组说课议课活动、分包校长随机听备课组说课议课活动,检查结果打分评比,纳入年级考核;四是每学年开展2次全校说课议课大赛,评选优秀备课组,激励备课组提升说课议课质量。这些措施很好地提升了说课议课的质量,也为高效课堂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更关键的是,这种说课议课活动是很好地校本教研,新教师在这样的一天一研中成长很快,有效带动了教师团队整体业务能力的提升。
(二)加强课堂行为监管,助力高效课堂的落实。再好的课堂设计如果不能落实也是一场空。学校非常重视对课堂的监管和管理。一是落实“谁的课程谁负责”理念,将教师对课堂的监管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让教师重视课堂、敬畏课堂;二是建立课堂行为评价中心,组织管理服务人员全天候分组参与巡课活动,记录反馈师生课堂不规范行为,让课堂时间得到有效利用;三是随机推门听课常态化,教务处、年级领导随机推门听课,听课结果通过督评通报进行评比反馈;四是落实谈话提醒机制,对课改意识不强、业绩差、考核排名靠后的教师,由备课组长、年级领导、教务处领导、学校领导给予谈话提醒,帮助他们提升专业能力,加快自身成长。
二、推动课程设置改革,构建特色课程体系,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
新高考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让不同特长的学生有更多的出彩机会。因此,学校从课程设置入手,一方面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另一方面高度重视体育、音乐、美术、实验、阅读、心理、劳动等课程的开展,立足实际,努力提升山区孩子的综合素质,要求体育课必须让孩子掌握一门体育技能,艺术鉴赏课要掌握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实验课必须全部进行。此外,学校又建成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每班每月开设一节心理健康课,注重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学校的“耕读园”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让学生按时参与劳动实践,学习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素养。三是重视校园活动类课程的开发。学校将校内各种学生活动进行优化整合,丰富活动的育人内涵,春龙节放飞梦想、成人礼、校园文化体育艺术节、班级挑战赛等活动,为学生展示青春风采搭建了平台,也让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学生的各项表现及时录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实现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三、深化学生工作改革,构建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体系,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高考综合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学生、家长、学校都是一个新命题。为此,学校不断深化学生工作改革,努力为学生及家长提供指导和帮助。一是构建起“厚德健行”校本德育课程体系。在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的主阵地作用之外,围绕每天三次诵读励志宣言、每周一次德育主题班会、每周学习一篇德育文选,让学生坚定勤学成才的信念,激发学习热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全面落实成长导师制。学校为每位学生安排一名成长导师,分包教师不仅要包学习,还要包安全、包成长,根据学生成长情况,及时给予谈心谈话、成长指导,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分包学生成长情况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三是重视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学校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利用主题班会、榜样人物大讲堂、家长学校、高校招生现场咨询会等方式,对学生、家长进行选科及志愿填报等指导服务,让学生、家长对新高考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四、持续推进管理改革,激发办学活力,推动学校治理效能全面跃升
高考综合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为了确保改革任务顺利落地,学校在日常管理方面也不断深化改革。一是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建立起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的领导体制,确保上级和学校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也促进了党建与教育教学的有效融合。二是调整管理机构设置,优化管理部门职能。整合资源,建立党政、后勤、学生、教师4个管理服务中心,管理效能日益明显。三是落实督查考核评比机制。学校成立督查评比工作领导小组,将各教学组团、各行政处室日常工作纳入考评体系,对工作完成情况以通报形式每天汇总反馈,督评结果作为年级、处室、教师评优表先的重要依据,以严明的考核评价机制助推各项工作的完成和落实。
学校的一系列举措有效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攀升。学校也先后荣获河南省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校、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清华大学生源中学、洛阳市中小学校党建示范校、洛阳市课改试验校等一系列荣誉。2024年9月,学校被洛阳市教师发展中心授予“洛阳市课改试验校”,是全市所有省级示范性高中里面唯一一所入选学校,这是对学校课改工作的肯定,也是学校继续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的动力。学校将再接再厉,接续奋斗,推动学校管理和办学水平持续提升,奋力书写县域高中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