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校长话改革 | 乘高考改革东风,育时代创新人才 —— 县域高中在高考综合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   发布日期: 2025-03-07T16:52   浏览量:

2025年是河南新高考落地实施之年。为全面展示我省高考综合改革经验成果,我们特别推出百名校长话改革专题,邀请全省百名示范性高中以及本科高校负责人聚焦高考综合改革,谈认识、话体会、聊经验、谋发展,用篇篇文章呈现改革智慧。快来一起品读佳作,来一场思想碰撞吧!

 

乘高考改革东风,育时代创新人才

——县域高中在高考综合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

嵩县第一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刘阁甫

 

2025年,河南省高考综合改革正式落地,犹如一颗希望的种子,播撒在每一所高中校园,孕育着未来教育的无限可能。嵩县第一高级中学,作为省级示范性高中,积极投身于这场意义深远的改革浪潮中,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行,努力引导广大师生强化对高考综合改革的认识与理解。


一、理念先行:深入理解改革内涵,凝聚师生共识


高考综合改革是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刻变革,其核心在于打破传统的考试招生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为使全体师生深刻理解改革的意义与内涵,学校积极组织学习相关政策文件,如《河南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及《河南省高考综合改革政策解读50问》等。通过集体领学、深度解读、分组研讨等多种形式,确保每一位师生都能明晰改革的目标、任务与要求。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强调高考综合改革对学生成长、国家选才和社会公平的重要意义。对于学生而言,新的高考模式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能够根据自身兴趣、志向和优势选择考试科目,从而更好地发掘自身潜力,实现个性化发展。例如,在3+1+2”选课走班模式下,学生可以在物理和历史中选择1门作为首选科目,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作为再选科目,这种选择方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科特长,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对于教师而言,改革促使他们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从传统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同时,新高考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通过深入学习与交流,全校师生逐步形成共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考综合改革中来。


二、实践探索:整合教育教学资源,适应改革需求


(一)完善教学资源建设,保障选课走班顺利实施


1.推进硬件提升,打造美丽校园


学校全面推进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校园亮化、环境美化、道路硬化、学生健体中心、集体教研中心等多项工程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优化了校园育人环境,为师生提供便利,增强师生幸福感和获得感,落实环境育人和文化育人,为学校在新高考改革中稳步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2.优化配套设施,助力教学创新


学校积极完善教学设施,升级校园网络与电教设备,推动选课走班信息化。同时,打造心理健康活动中心和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中心,为学生身心发展保驾护航,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3.直面问题短板,积极寻求突破


当前学校面临教室数量不足、功能室短缺、体音美设施匮乏等问题。已积极向政府申请专项资金,力求改善办学条件,营造优良环境,消除基础设施对全面育人的制约,满足师生学习与生活需求。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1.抓好“四支队伍”建设


对党员干部队伍强化思想引领,推选“红烛先锋”,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对班主任队伍加强培训,出台《嵩县一高政教管理级部考核细则》《嵩县第一高级中学班主任津贴发放考核方案》《嵩县第一高级中学双百分管理办法》等健全激励和评价机制,提升治班能力;教研组长队伍加强教学研究指导,落实每日集体小教研,组织每月学科大研修;中层管理队伍注重提升思想意识,每周班子工作会,每月中层干部培训会,夯实执行能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高素质管理团队。


2.抓实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


为提升教师应对高考综合改革的能力,通过多项举措推进教研工作,学校出台《嵩县一高教研教改实施方案》及“十项细则”。健全机构、组建队伍、明晰职责,完善教研工作体系;实施“青蓝工程”、骨干教师培养等计划,助力教师专业成长;落实三项常规研修,推动“三新”研究走实;建立学科资源库,推广应用教研成果。同时建立奖惩机制,对表现突出者奖励,对违反规定者惩罚,以确保方案有效实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努力解决教师结构性缺编


目前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和选课走班的实施。针对这一问题,学校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增加教师编制。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吸引优秀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等学科教师加入,充实教师队伍。


(三)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创新教学模式


1.课程设置与校本课程开发


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要求,开全、开齐各类课程。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结合学校地域文化特色,依托县域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诚敬文化内涵,开发了初中高中衔接教材,开设了《论语选读》《红楼梦赏析》等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同时,以新高考理念为指导,开展多样化的学科教育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创新教学方法与课堂管理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推广“少讲多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讲思路、讲方法、讲技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每节课预留足够时间供学生归纳、整理、总结、训练,并及时进行教师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实行“小小辅导员”制度,出台《嵩县一高领导包级包科包班实施方案》,加强日常教学管理,让课堂管理从有效走向高效。


(四)强化学生发展指导,服务学生科学选科


1.健全学生发展指导体系


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和生涯规划辅导教师,并借助吉林大学生涯规划团队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发展指导服务。制定学生发展指导课程体系,将生涯规划课程纳入日常教学计划,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实践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职业倾向,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选择考试科目和专业方向。


2.拓展个性化指导与咨询服务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跟踪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等信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与建议。组织开展模拟选科、职业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不同学科和职业的特点,增强对未来的认知和规划能力。同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


三、成效展望:立足当下牢记使命,笃定前行方向


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学校在高考综合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近些年的高考中,学校在985211、双一流高校的录取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通过国家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众多学生考入顶尖高校。然而,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改革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教师培训的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教研工作对教学的引领作用还不够强,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深度和广度需要进一步拓展等。


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高考综合改革。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拓宽培训渠道,丰富培训内容,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加强教研工作,加大对教研经费的投入,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实践,以科研促教学。深化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完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和职业规划水平。同时,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高考综合改革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机遇。我们将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引领,不断探索实践,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稳步前行。

 


分享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