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校长话改革 | 改革携手并进,共谱教育新篇——河南省高考综合改革的深度探索与实践省思

来源: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   发布日期: 2025-03-04T20:34:38   浏览量:

2025年是河南新高考落地实施之年。为全面展示我省高考综合改革经验成果,我们特别推出百名校长话改革专题,邀请全省百名示范性高中以及本科高校负责人聚焦高考综合改革,谈认识、话体会、聊经验、谋发展,用篇篇文章呈现改革智慧。快来一起品读佳作,来一场思想碰撞吧!

 

 

改革携手并进,共谱教育新篇

——河南省高考综合改革的深度探索与实践省思

 郑州市第十一中学党委书记   郭勤学  

 

历史洪流万里浩荡,教育始终是国家发展的灯塔与火种,而高考作为连接教育与社会的桥梁,作为育才和选才的指挥棒,其改革更是关乎国家未来的重大议题。河南省,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土地,正以高考综合改革为契机,书写着教育现代化的新篇章。作为一名深度参与其中的教育工作者,结合郑州市第十一中学在高考综合改革中的实践,分享几点认识、经验与反思,本期为我省高考综合改革走好“最后一公里”贡献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视角。


一、人才选拔:从“知识本位”到“素养导向”的跨越


高考综合改革的本质,是从“知识本位”向“素养导向”的教育理念的深刻转变。这一转变要求我们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分数,而是更加重视他们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养;这一导向不仅要求考试内容的多元化和灵活化,更强调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此轮高考改革作为教育的“指挥棒”引导我们认识到,高中教育要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其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良好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公民。


在本轮高考综合改革中,河南省实施并优化选课走班制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科目,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通过调研,目前主要开设:物化生、物化政、物化地、史政地、史政生、物生地等选课模式,学生学习和适应情况良好。相较于过去“物化生”和“政史地”的传统选科,基于学生兴趣与特长的多种选科组合,能够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在学科学习上的潜能,帮助他们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服务高校选才需求。


为帮助学生增进对各选科组合的认识,提高选科的效率,郑州市第十一中学特加强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组建专门的生涯规划教育团队,借鉴外省市的先进经验,努力构建完整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此外,还通过邀请高校专家、生涯规划专家给学生开设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大学专业和招生要求,以及不同科目组合对未来专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影响。


为打破“唯分数论”的传统观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郑州市第十一中学建立并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记录学生每个学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表现,包括参加活动的照片、实践活动的记录、获奖情况、个人特长、综合评语等各个方面,作为高校招生的重要参考。


二、深化改革:创新驱动,精准实施


面对河南省高考综合改革的新形势和新要求,郑州市第十一中学以创新驱动实践,在教育教学、学生发展、师资建设等多方面进行创新改革,精准落实,成效显著。


在教学模式改革中,郑州市第十一中学通过教师培训、课程调整等手段,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以适应走班制带来的教学和管理需求。同时,根据学生选课情况和高校招生政策,灵活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高考要求相匹配。创新课程设置和育人方式,强化学校特色课程,加大竞赛培训力度,构建完整、多样、多元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为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平台支撑。


为调动更多力量参与人才培养,加强家庭与社会在学生成长各个环节中的参与度,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郑州市第十一中学加强与家长和社会的沟通协作,开设家长学校,定期邀请心理健康、生涯规划、法制教育、消防安全等方面的专家入校开设讲座,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面对高考综合改革初期,学生与家长共有的纠结与焦虑,为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帮助他们应对职业生涯选择时的迷茫与不适,促进学生的持续性成长,郑州市第十一中学特设置“人生导师”制度,要求每位老师分管数位学生,作为人生导师,定期指导并参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日常压力疏导等方面的教育辅导,覆盖全校学生,做到精准指导。“人生导师”制度一方面缓解了班主任在面对学生各类问题兼顾不周的状况,拉近了学生与任课老师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个性问题能够做到精准辅导,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缓解学生在面对高考改革变化时的压力与不安。


三、不足与建议:持续推进,携手并行


高考综合改革对教学资源、教师配置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


在本轮高考综合改革变化最为显著的“选科走班”制度的推行过程中,学生和高校在科目选择上存在不确定性,部分学生出于功利性考虑,一边倒地选择某种选课模式,或者选完之后反复调整选课模式。每次选课之后,仍存在部分学生的调整、流动,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任课教师数量变化也较大,出现教师“潮汐现象”。


为了缓解家长和学生在选科时的焦虑,为选科提供更加科学的专业参考和建议,希望能够在生涯规划方面加强对中学教师的指导,通过教师专业培训等方式,帮助教师了解中学生生涯规划教学体系和实施措施,增强一线教师对高中生生涯规划指导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提升其指导水平,便于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面对学生的选科问题时,能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目前所实行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评价标准的不统一和难以量化的问题。同时,综合评价体系在新高考录取环节的参考比重问题,也是目前学校和家长较为关心的热点话题,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仍面临挑战,如何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是关键问题。


高考,这一国家教育体系中的核心环节,正在河南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通过此次改革,我们见证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步深化,“唯分数论”“一考定终生”的难题正得到有效缓解。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灵活多样的选拔机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领域绽放光彩。这不仅为广大学子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成长路径,也为社会输送了更多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展望未来,河南高考综合改革将继续深化,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府、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这场改革将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与成就。让我们携手并进,在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道路上,共同书写中国教育的新篇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分享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