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是河南新高考落地实施之年。为全面展示我省高考综合改革经验成果,我们特别推出“百名校长话改革”专题,邀请全省百名示范性高中以及本科高校负责人聚焦高考综合改革,谈认识、话体会、聊经验、谋发展,用篇篇文章呈现改革智慧。快来一起品读佳作,来一场思想碰撞吧!
强化校本研修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内黄县第一中学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的探索与研究
内黄县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杨刚雷
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为此,我校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牛鼻子,强化要素保障,加强平台建设,创新校本研修模式,不断推进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要素保障,育人先育师
学校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奠定发展基石,抓要素保障作为先行基础,确保育师目标走得实,落得下。一是制度方面,不断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先后出台了《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集体教研活动管理制度》《教师培训五年规划》等文件。二是资金方面,强化教师培训要素保障,确保教师培训经费足额到位,按照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文件要求,年初一次性足额提取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作为教师培训费,保障教师校本研修的顺利实施。三是奖励方面,出台并实施了《省市优质课获奖教师奖励办法》《全校教师卓越之星、希望之星、未来之星评选办法》等文件,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原动力。
(二)强化平台建设,学比有阵地
平台阵地建设是教师队伍发展的依托。为此,2022年初,我们将原教研处整合教务处、政教处部分职能,组建了内黄一中教师发展中心,并明确了相关的职责职能,制定了发展计划和发展目标。教师发展中心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设置有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中原名师工作室、河南省教师培训师工作室、安阳市名师工作室、思政融媒中心等10多个功能室,装备有省教科研远程培训室,承担日常的名师讲坛、教师研修、课程录播、教学研讨等师训活动,成为校本研修的载体,实现了全学科教师的培训目标,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强化模式创新,强校先强师
一是因校制宜,以“小”而为,限于县中的师资条件、教研水平、课程设置,高中学校很难长期开展大规模培训,因此我们坚持依靠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着力开展小研讨、小反思、小研磨、小培训,把教研归之于常态,以启发、感悟、碰撞来启智教师心灵,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提升教师素养。
二是“请进来”。依托教师发展中心,邀请北师大、河师大等教科院专家学者前来授课讲学,以拓宽广大教师视野,更新教育观念,继而提高管理或授课技能。
三是“自己来”。依托教师发展中心,每周开展内黄一中大讲堂活动,以“名师讲坛”有效整合本校名师资源,分享教学研究成果,交流教学智慧。以“道德讲堂”在师德师风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和思想道德教育,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方式,引导广大教师省心修身,崇德向善。以“文化讲堂”启迪广大教师汲取传统文化思想精髓,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到超然脱俗,求知若渴,见贤思齐,继而进行名师示范引领,推动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
四是“走出去”。与重庆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签订培训协议,举办暑期培训班,先后分批次培训骨干教师500多人次。依托“洹水相约”名班主任联盟、校际“同课异构”教学比武、市县工会教育技能竞赛等活动,引领广大教师在业务能力上下苦功,在创新发展上有作为,潜心钻研,改变思维,突破自我,努力使自己成长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骨干教师。组织骨干教师走进知名重点高中去听课学习,实地感受这些知名高中的办学思想和理念、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及教师“实干兴校”的创业精神。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大力推进教师关爱工程和教师子女关爱工程。关心教师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衣食住行、生活冷暖、喜怒哀乐,全都铭记于心。建成幼儿托管中心,工作日晚上及双休日、节假日对教师子女开放,鼓励教师将孩子送至托管中心,由专业幼儿教师负责看护、辅导,解决教职工的后顾之忧。建成职工之家,设置有教职工健身室、教工餐厅等,丰富文体生活,改善就餐环境,为教师送上生日蛋糕,一系列举措真正深入到了教师内心,激发出了他们干事创业的潜能与激情。
二、取得成效
近年来,学校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校本研修工作,让青年教师有奔头,中年教师有干头,老年教师有盼头,最大限度地形成了教育合力,促使他们更加执着于教育,努力将校园打造成为全体教师共生共荣、干事创业的精神家园。
学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他们筑起了内黄一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石。王凯法老师获评中原名师,李素红老师获评全国模范教师、安阳市功勋班主任,王瑞红老师获评省名班主任、安阳市创新班主任,袁振钢老师获评省优秀班主任、安阳市十佳班主任,获评省市县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83人,省市县优质课一、二等奖120多人次,省市课题获奖60多个。
学校也因此获评全国文明校园、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教师发展学校、省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基地、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安阳市市长质量奖、安阳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等殊荣,连年荣获安阳市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奖,多次荣获河南省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
三、存在不足
当然,随着“双新”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还存在诸多不足和亟待完善的地方。
1.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后,学校面临选课选考对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科教师出现的结构性缺员问题。
2.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新高考实施后,教材也相应地进行更换,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等等,都需要进行培训,才能适应高考模式的变化。学科教师接触新高考、新教材的时间短,关于新高考、新教材的理念需要进一步加深理解,旧有的教学思维模式需要进一步转变。
3.需要进一步加大对高中教育的投入力度。新高考后,课程的实施变成走班式教学,考试组织与实施的难度进一步加大,相应的教育费用支出也相应增加,这些都需要加大对高中教育的投入。
但是,我们坚信,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教己育人”的办学思想,努力开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是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光辉”之中沐浴的是“幸福”,而这份幸福不仅来自外界的赋予、物质的回馈,更源于自身勤奋敬业、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追求。帮助教师找寻这份幸福,不仅是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动力源泉,也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应有之义,这需要我们探索出一条“从幸福职业走向职业幸福”的教师队伍建设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