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校长话改革 | 围绕核心素养,探索育人方式变革——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在“三新”推进过程中的行动探索

来源: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   发布日期: 2025-04-27T10:54:01   浏览量:

2025年是河南新高考落地实施之年。为全面展示我省高考综合改革经验成果,我们特别推出“百名校长话改革”专题,邀请全省百名示范性高中以及本科高校负责人聚焦高考综合改革,谈认识、话体会、聊经验、谋发展,用篇篇文章呈现改革智慧。快来一起品读佳作,来一场思想碰撞吧!


围绕核心素养,探索育人方式变革——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在“三新”推进过程中的行动探索

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校长  蔡明伟

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是落实高考综合改革“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根本任务,适应人才成长规律,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2017年,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制定实施,对高中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进行了全面改革;河南省作为第五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于2022年开始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实行以来,区域内的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正式开启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育人方式的变革,需要学校进行全面、系统和整体设计,统筹教育教学管理,改革课程体系和变革课堂教学方式等。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直面挑战,在这场“改革大潮”中沉着应对;又如何抓住机遇,以此为契机促进办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同时保证学校原有的校本育人特色,一直是各高中学校近年来探索尝试的主要问题。

无论是“新课程”的开展,还是“新教材”的使用,或者“新高考”的推进,这个“新”字均意味着“变化、发展和实践创新”。新蔡一高作为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把“三新”改革作为学校向高品质现代化卓越高中转型的机遇,将学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最大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成人、成才、成功”的办学理念与课改方案有机融合,始终着力营造师生全面发展的育人格局,将立德树人、课程建设、教学模式变革置于新时代学校特色办学的视野下进行融合,积极探索“三新”改革的新路径、新方式,在德育工作推进、高效课堂构建、校本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合理尝试和有益探索。

一、坚持立德树人、以德为本,通过“三全六化”推进德育工作的校本化实施

一是全方位,推进德育课程化、浸润化。课程是育人的主阵地,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关键环节和有力抓手。我校将德育课程看成与学科课程同等重要的一类课程来推进,进行系统化、一贯制的课程设计,高一围绕“有情怀、懂规矩”包含树立理想、守法护法、家国情怀、行为习惯等24个主题;高二“知礼仪、有思想”包含尊师孝亲、诚实守信、明辨是非、善于反思等20个主题;高三围绕“能作为、敢担当”包含自我管理、坚守原则、调控情绪、抗压抗挫等18个主题;并固定每周一晚3节课为德育班会课,理直气壮地开好,生动有趣地上好。同时,强化导向引领、榜样示范,注重潜移默化、环境熏陶、润物无声,每学期组织新时代好少年、身边的榜样、班级十星、年级十星、校园十星等多种评比表彰活动,营造了“逢优必争、逢先必创、逢旗必扛”的良好德育氛围。

二是全过程,推进德育序列化、活动化。活动是德育的重要载体。对于德育而言,正面灌输和开展活动,缺一不可。正面灌输是前提,活动开展才能让受教育者得到强化与激励。为此,我校坚持“三年一盘棋”,将德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对德育活动进行了序列化设计,从不同角度进行德育渗透,达到了良好效果。

三是全员参与,推进德育协同化、实践化。德育无处不在,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而且不能只满足于口头说教和学生在认知层面知道了什么,更要考虑是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为行动是检验德育实效的黄金标准。为了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我校积极协调家校资源和社会资源,建立多方协同的育人机制,以让学生亲身参与为目的,通过请进来,或者学生走出去的方式,多样化组织开展三月学雷锋、清明缅怀先烈、植树节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合力,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二、围绕核心素养、学生主体,打磨“七步教学法”落实课堂形式的校本化改革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在课程实施与评价部分明确: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创设与生活关联的、任务导向的真实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可见,本轮高考综合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就是要实现学生“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的转化,实现高考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评价的转变。这种高考评价导向的变化,必将引导在课堂教学上也应作出相应变革。各普通高中学校要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国家课程方案,准确把握课标和教材,大力创设民主宽松,合作支持富有个性的学习环境,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基于情景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活动。

对此,我们学校贯彻落实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基本理念,围绕“以学生为中心,让课堂活起来”目的,主动应对新教材变化,从课堂容量和课堂效率两方面着手,不断尝试、修改定型 “七步” 教学法,即课堂教学“检、讲、议、展、评、结、练”七环节:

检:检查预习效果,发现存在的共性问题。讲:围绕重点,传授新知识;围绕难点,设置讨论问题。议: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形成结论。展:各抒己见,当堂展示。评:教师点评,出示问题解决方案。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练:布置作业,强化训练,巩固新知。

“七步”教学法的实施,进一步转变了师生角色定位,让学生由被动听课者转化为任务化主动学习者;教师由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达到了把时间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的目的;课堂效率实现了 “质的飞跃”。

三、注重全面发展、兼顾个性,设置“社团+特长”选修课,完善课程体系的校本化构建

新课程强调综合性、实践性和选择性,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高中课程改革”应该通过“合理安排学科课程、特色安排综合实践活动和选修课程”来达到“学校课程体系”的合理规划。各学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构建丰富多样、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对此,我们根据学校发展实际,结合原有的办学特色,优化了选修课程设置,统筹规划开设“社团+选修”的校本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全面关注学生的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艺术素养和劳动实践能力,明确社团指导老师,开发校本课程,通过培育学生社团,组织社团活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更加关注学生发展过程,并对综合表现进行分级量化,计入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每周五下午四五节,由指导老师组织社团成员,学习社团有关校本课程,初步形成了“新高科技社、问津文学社、清风朗诵社等30多个学生社团齐头并进、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个性发展、多元发展、全面发展”得到有效落实,学生的综合能力普遍得到提升,素质评定更加科学合理。围绕科技创新教育和作文竞赛,完善软硬件设施,建立学校创客中心、作文竞赛辅导中心,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机器人、航模制作等丰富多彩的科创活动和作文竞赛培训课程。高一、高二每周2课时科创和作文竞赛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特长进行选择,并在规定时间内修习有关课程,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写作能力,力争在各种科技竞赛和全国性作文竞赛活动中拿到获奖证书,为报考强基计划创造条件。2023-2024学年度,我校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省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在省机器人大赛中斩获了Enjoy AI机器人赛事的冠、亚、季军,并在国赛中取得了3项二等奖的优异成绩。纵观“三新”改革的校本化实践:育人方式转变,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机遇;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当前教育的时代命题。新蔡一高将紧乘“三新”改革的春风,聚焦学校育人力、教师教育力和学生学习力“三力”提升,主动应变、科学谋变、深层改变,在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路上,不断提高育人质量,逐步打造办学特色。


分享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