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鼓励优秀学生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攻读本科学士学位课程,大学设立了新生入学博文奖学金,包括博文奖学金I(人民币5万元/学年),博文奖学金II(人民币3万元/学年)。
博文奖学金特色:1. 申请此奖学金对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没有强制性要求(即高考后自由选择是否填报我校),大学充分尊重学生的志愿选择;
2.博文奖学金报名截止日期为5月31日(截止后,将不再接受新的申请)。6月15日即公布入围名单;
3. “博文奖学金Ⅱ”(3万)完全取决于高中在校成绩,入围博文奖学金并被我校正式录取,入学后即可获得;
4. 如高考成绩排名(不含加分)达到“博文Ⅰ线”的分数线,或取得五大学科竞赛全国金、银或铜牌,入围博文奖学金并被我校正式录取,入学后即可获得“博文奖学金Ⅰ”(5万);
5. 申请机会平等,流程简单,四年有效。
一、额度及续得条件
博文奖学金I(人民币5万元/学年)
博文奖学金II(人民币3万元/学年)
博文奖学金原则上为期四年,获奖学生在校期间每学年GPA成绩须达3.3(满分为4)或以上,方可续得。若获奖学生连续两学年成绩未达到续得要求,则被取消博文奖学金资格。
博文奖学金可与其它新生入学奖助学金兼得(新生入学奖助学金绩点要求及续得标准等,详见大学官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20年新生入学奖助学金实施办法》);学生所获的各项入学奖助学金总额不得超过12万元/学年。
二、申请资格
综合素质高、有创新意识、具有国际视野的重点中学的高三学生,达到以下任一条件即可获得博文奖学金申请资格:
(一)高三期末或模考成绩达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当地规定的“博文申请资格线”的排名要求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申请资格线”已公布至各高中);
(二)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竞赛获得省级决赛一等奖及以上并经全国青少年科技竞赛获奖名单公示:http://gs.cyscc.org/的高三年级学生。
三、申请程序
有意申请者使用电脑登录,进入2020年博文奖学金申请系统https://ugapply.cuhk.edu.cn/bowen,根据系统流程完成网上申请(本系统暂未开放手机端,请使用电脑浏览器)。
申请方式共有两种:“重点中学推荐”和“个人申报”,注册申请时须填写个人、高中阶段成绩等基本信息,并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方式一:重点中学推荐
1.学校推荐证明:该证明须校长签字或加盖中学公章;
2.高三成绩及排名:高三阶段期末及模拟考试成绩及排名(须盖中学公章);
3.按学科竞赛申请的学生,还须提供获奖证书的扫描件。
方式二:个人申报
博文奖学金的设立旨在鼓励和吸纳更多优秀的学生报考我校,如有满足我校申请要求的其它重点中学学生,我校亦支持考生通过个人申报的方式申请;申请人除需提供上述方式一中的第2、3项材料外,还须提供其他能反映本人综合素质或创新能力的材料。
四、申请材料列举
以下申请材料如果提交,我们会将其纳入评估范围作为参考(非必需)。
(一)综合素质证明材料
1.学科竞赛获奖证书,例如:五大奥林匹克竞赛、国家级/省级/市级学科竞赛等;
2.文艺体育竞赛获奖证书,例如:国家级/省级/市级体育或文艺项目竞赛等;
3. 其他可反映个人优秀综合素质的证明。
(二)英语及学术能力证明材料
1.托福(TOEFL)/雅思(IELTS)/多邻国(DUOLINGO)考试成绩;
2.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测试(THUSSAT)成绩报告;
3.其他表现英语及学术能力的证明。
五、报名截止
报名截止日:2020年5月31日
六、博文奖学金审核及评定
博文奖学金由学校组织专家审核申请资料,大学专责委员会最终评定,学生可于6月15日在申请系统查询博文奖学金入围资格。入围学生被我校正式录取后,可获得博文奖学金II。
如高考成绩排名(不含加分)达到我校在生源地规定的“博文I线”的要求(“博文I线”标准以我校各招生组通知为准),或高中阶段取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金、银或铜牌者,可获得博文奖学金I。
河南招生咨询
QQ群:361474081
电话咨询:张老师 招生报考咨询 15303782598
王老师 经管学院 13316910658
王老师 理工学院 13528414106
陈老师 人文社科学院 18566792515
杜老师 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 18820967982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简介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的大学。大学以创建一所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为己任,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华传统和社会担当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大学的办学特色是国际化的氛围、中英并重的教学环境、书院制传统、通识教育、新型交叉学科设置和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
目前,来自世界各地的5600多名优秀学子正在港中大(深圳)求学。经过6年的发展,大学学科建设已逐步完善,截至目前,大学已有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和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四个学院,开设17个本科生专业、18个研究生专业。
大学注重国际交流和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截至2019年底,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开展交流与合作的世界知名大学的数量已超过100所,遍布世界29个国家和地区,各类国际合作项目有170多个。在校学生中具有境外学习经历的比例超过60%,在国内高校中名列前茅。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面向全球招聘,已建立一支具国际水准的师资队伍,截至2019年底,大学已引进世界知名教授350多位。目前引进的教师100%具有在国际一流高校执教或研究工作经验,是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富有创新精神和教书育人热忱的优秀教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校以来,以创新驱动为指引,以粤港澳大湾区需求为导向,研究领域契合了国家战略发展需求,涵盖了地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包括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数据与数据科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类脑研究、生物医药、生物信息、先进材料、新型电子元器件、智能电网、新型网络、金融物流等。
2019年,大学已经连续四年成为广东省内院校中录取分数最高的大学,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生源质量持续提升,赢得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度和美誉度。绝大多数省市的文科最低录取分排位在各省市考生前1%以内,理科在前1.5%以内。
截至目前,大学已培养了两届本科毕业生,四届硕士毕业生。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位于国内知名高校就业率前列。其中,约75%的学生选择海外名校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选择升学的毕业生中超过60%攻读QS世界大学排名前五十大学的硕士/博士学位。选择就业的毕业生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深圳、广州、上海等地,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是毕业生的首选。
梧桐树下听凤鸣,神仙湖畔论古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将立定脚跟,砥砺前行,继续追求卓越的教学与研究水平,为中国培养国际化的创新型领袖人才,致力于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一流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