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校长话改革 |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探索与思考——以新县高级中学为例

来源: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   发布日期: 2025-04-30T16:53:55   浏览量:

2025年是河南新高考落地实施之年。为全面展示我省高考综合改革经验成果,我们特别推出百名校长话改革专题,邀请全省百名示范性高中以及本科高校负责人聚焦高考综合改革,谈认识、话体会、聊经验、谋发展,用篇篇文章呈现改革智慧。快来一起品读佳作,来一场思想碰撞吧!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探索与思考

——以新县高级中学为例

新县高级中学校长 吴德明 

一、理念先行:明确育人方向

新县高中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生为本、教师为重、事业为先的办学理念,将新高考视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关键契机。积极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五育并举教育方针,通过多样化主题教育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与校园生活,让师生深刻理解新高考背景下育人的新要求,筑牢育人理念根基。

二、课程改革:构建多元育人体系

(一)优化课程架构,全面落实五育并举

依据新高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新县高中精心构建多元课程结构,涵盖感恩、劳动、励志、创新、博雅、体育、美育等多方面教育内容。以重要节日为感恩教育契机,开展丰富活动;以社会实践为劳动教育课堂;以远足活动承载励志教育;以科技与艺术赛事推动创新教育;以端午赛诗会促进博雅教育;以体育赛事驱动体育教育;以校园文化节提升美育教育。各类课程相辅相成,全面渗透于学生学习生活,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路径,满足不同个性需求。

(二)彰显课程实效,助力学生成长发展

通过实施多元育人课程体系,学校取得显著成果。学生在品德修养上,进一步增强了感恩之心,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劳动实践中,提升了动手与珍惜劳动成果意识;远足等励志活动锻造了坚韧意志;创新平台激发了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赛诗会等丰富了文化底蕴;体育锻炼促使了健康习惯的养成;艺术熏陶下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学校也因此荣获众多省市荣誉,在科技创新等大赛中屡获佳绩,成绩斐然,这充分证明课程体系对学生全方位、个性化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学校教育质量正在持续稳步攀升。

三、课堂创新:提升育人质量

(一)教学模式改革

1.大力推进一课一研集体备课制度,教师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与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编写优质教案,骨干教师发挥引领作用,带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2.持续开展三说活动,围绕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组织学科讲座与研讨,加深教师对新高考的理解,推动课堂教学创新。

3.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以问题为导向,创设民主课堂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展示与讨论,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

(二)课堂改革成效

1.“一课一研使得教学内容更贴合学生需求,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明显增强。

2.“三说活动提升了教师对新高考的把握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能更好地引导学生适应新高考要求,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3.高效课堂模式下,学生逐渐成为课堂主人,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大幅提升,学习成绩稳步提高。

四、师资建设:强化育人保障

(一)师德与专业素养提升

1.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组织教师参与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制度建设与师德考评,打造敬业爱岗的教师队伍。

2.实施青蓝工程,开展四课(汇报课、达标课、优质课、示范课)”“四赛(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普通话)活动,培养新教师教学基本功,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3.借助名师工作室,吸引优秀教师参与科研,营造浓厚科研氛围,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二)师资建设成效

1.师德师风建设促使教师更加注重言传身教,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为育人工作提供良好氛围。

2.“青蓝工程使新教师迅速成长,教学能力显著提升,为教师队伍注入新活力。

3.名师工作室带动教师积极开展科研活动,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为育人方式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五、评价改革:引导全面育人

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从品德发展、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多维度全面评价学生。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学生发展提供全面反馈,激励学生不断自我完善,同时也为高校招生提供重要参考,促进高中育人与高校人才选拔的有效衔接。

六、协同育人:拓展育人空间

(一)校际合作共享

积极与山东大学及其附属中学、河南省实验中学等名校开展合作交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备考经验与教研成果。教师参与名校组织的各类培训与研讨活动,拓宽视野,提升教学水平;邀请名校专家来校指导教学工作,开展新高考备考指导与学科奥赛经验交流活动,为师生提供学习提升机会。

(二)智慧教育助力

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利用省实验云校同步双师课堂等平台,实现与名校同步教学与资源共享,打破地域限制,让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开展线上教学、在线辅导与个性化学习,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为育人方式改革提供技术支撑。

(三)家校社共育

1.重视生涯规划教育,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兴趣、特长与职业倾向。组织生涯规划讲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与人生目标,合理选课选科,为未来发展做好规划。

2.建立健全家校合作机制,通过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加强与家长沟通联系。宣传新高考政策与学校教育教学进展,引导家长转变观念,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活动,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3.整合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与发展平台,如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等,拓宽学生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共同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七、反思与展望:持续优化育人之路

(一)反思不足

1.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部分教师在适应新高考教学内容与方式变革上仍有困难,新教材研究、学科教学能力及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施能力有待提升。

2.学生个性化发展支持上,教学资源配置存在不均衡,部分学科师资、设施和课程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3.学校管理机制上,教学、学生管理及资源配置等制度与运行机制部分不适应新高考改革,选课走班管理、综合素质评价管理等需优化流程,提高效率。

(二)未来展望

1.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打造校本精品课程,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与备考有效性。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方式,鼓励教师科研与创新实践,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3.完善学校管理机制,优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健全选课走班与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提升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与精细化水平。

4.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发挥家庭教育作用,整合社会资源,构建紧密协同育人机制,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任重而道远。新县高中将坚守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积极探索创新,与兄弟学校携手共进,为推动我省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相信在省教育考试院领导下,在全体教育工作者努力下,新高考必将取得成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分享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