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是河南新高考落地实施之年。为全面展示我省高考综合改革经验成果,我们特别推出“百名校长话改革”专题,邀请全省百名示范性高中以及本科高校负责人聚焦高考综合改革,谈认识、话体会、聊经验、谋发展,用篇篇文章呈现改革智慧。快来一起品读佳作,来一场思想碰撞吧!
河南新高考:机遇与挑战并存
民权县第一高级中学校长 李秋峰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新高考制度的推行无疑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新高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这一改革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和未来规划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高中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一、新高考带来的机遇
1.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新高考制度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组合。这种个性化的选择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优势,实现自我价值。
2.推动高中课程改革。新高考要求高中学校优化课程设置,丰富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学校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科特点,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在课程实施方面,新高考强调走班教学,这就要求学校打破传统的行政班教学模式,建立更加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选科情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学校还需要加强课程的整合与融合,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3.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新高考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知识,还要了解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具备跨学科教学的能力。此外,教师还需要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和指导。为了适应新高考的要求,学校需要加强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自身也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4.加强高校与高中的衔接。新高考推动了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高校在招生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特长。这就要求高中学校加强与高校的沟通与合作,了解高校的招生政策和专业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的升学指导。同时,高校也可以通过开展科普讲座、学术交流等活动,提前向高中学生介绍高校的学科专业和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思维。这种高校与高中的紧密衔接有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应对新高考的策略与措施
1.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学校要将生涯规划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设专门的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目标。同时,要组织开展职业体验、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此外,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和企业人士来校举办讲座,为学生提供职业指导和咨询服务。
2.优化选课指导机制。建立健全选课指导制度,明确选课指导的流程和方法。为学生提供详细的选课指南和课程说明,让学生了解各学科的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加强对学生选课的过程管理,及时关注学生的选课动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调整建议。
3.创新班级教学管理模式。在走班教学模式方面,在摸清教学资源底数的前提下,经过多次调研,多次模拟,同时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和引导,民权一高摸索出了一条选课组合班级和传统行政班级相结合的班级教学管理路子,较好地解决了多组合下教学资源调配难以均衡的问题,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加强班级文化、校园文化、大思政课德育建设,丰富学生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营造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浓厚氛围。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根据新高考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参加进修学习、学术交流和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建立新的适应新高考的教师激励机制,对在新高考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5.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与其他学校和社会机构的合作,共享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网络课程、在线教学平台等,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
高考综合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高中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契机。作为高中校长,我们要积极应对新高考带来的挑战,抓住机遇,不断创新高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